
郑州餐饮策划设计:春笋新玩法,人均50元的爆单套餐设计,3招让餐厅月销翻倍!
一、春日限定的“黄金食材”,藏着餐饮人的财富密码
“不食春笋,不知春味儿”——这句流传于江浙民间的俗语,道出了春笋在食客心中的地位。每年2月至4月,春笋以其鲜嫩爽脆的口感、高纤维低热量的营养特性,成为餐饮行业的“流量担当”。但如何将这一季节性食材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的爆款套餐?答案藏在三个关键策略里:“性价比锚点+场景化组合+社交化营销”。
以杭州某网红餐厅为例,去年春季推出的“春笋尝鲜双人套餐”定价98元(人均49元),单日最高售出300份,带动当月整体营业额增长40%。这背后,正是通过精准的菜品设计、定价逻辑和传播策略,将春笋从“时令菜”升级为“引流利器”。

二、人均50元套餐设计的核心逻辑
锚定“轻消费”心理,打造极致性价比
成本控制秘诀:春笋本身价格亲民(批发价约5-8元/斤),搭配高附加值食材形成记忆点。例如“春笋腊肠焖饭”中,腊肠仅需30克/份,成本可控;而“春笋虾滑汤”用少量鲜虾提味,既显档次又不超预算。
组合公式:1道主菜(如油焖春笋)+1道创意菜(春笋腊肠饭)+1款饮品(竹蔗茅根水)= 套餐成本控制在35元内,售价50元,毛利率达30%以上。
用“反差感”制造传播爆点
传统与创新的碰撞:将家常菜升级为网红款。比如把“春笋炒肉”改为“春笋芝士挞”,用酥皮包裹春笋丁和拉丝芝士,拍照分享率提升70%。
视觉化呈现:参考江浙地区“腌笃鲜”的乳白色汤底,设计“春笋三色拼盘”——白色(奶香笋泥)、绿色(菠菜笋卷)、红色(辣味笋丝),直接刺激食欲。
捆绑“春日场景”,延长消费周期
时段营销:推出“午市轻食套餐”(春笋沙拉+荞麦面)和“晚市尝鲜套餐”(春笋红烧肉+竹筒饭),覆盖不同客群。
衍生消费:搭配售卖春笋预制菜(如真空包装的调味笋丝),让顾客将“春味”带回家,提升客单价。
三、3款爆单套餐实操案例
【套餐A】春野小清新双人餐(98元)
主菜:花菇春笋煲(花菇的醇厚与春笋的清脆形成层次感)
副菜:春笋牛油果沙拉(淋蜂蜜柠檬汁,迎合健康饮食潮流)
主食:春笋腊肠焖饭(用砂锅呈现,上桌时滋滋作响)
饮品:茉莉春笋冰茶(茉莉茶底+腌制笋尖,解腻又清爽)
设计巧思:通过“煲+沙拉+冰饮”冷热交替的口感体验,延长用餐趣味性,促使顾客主动拍摄短视频。
【套餐B】家庭欢聚4人餐(198元)
硬菜:春笋排骨汤(选用小肋排,文火慢炖3小时)
招牌菜:炭烤春笋配蛋黄酱(表面微焦,内里鲜嫩)
下饭菜:雪菜春笋炒肉片(复刻江浙家常味)
彩蛋:赠送春笋泡菜小碟(刺激二次消费欲望)
运营策略:针对家庭客群,强调“一桌吃遍春味”,后厨可提前批量预制,翻台率提升25%。
【套餐C】一人食轻享餐(48元)
主菜:春笋海鲜蒸蛋(加入虾仁、蛤蜊碎)
小食:香炸春笋条(配椒盐和蛋黄酱双拼蘸料)
饮品:春笋薏米水(祛湿养生,贴合春季需求)
用户洞察:白领午餐既要快又要精致,蒸蛋+炸物的组合兼顾效率与体验,外带包装设计成竹筒造型,强化记忆点。

四、让顾客主动传播的3个营销技巧
“隐藏菜单”噱头
在社交平台发起“解锁春笋新吃法”活动,声称“向服务员说出暗号「竹报平安」即可获赠春笋糯米糍”,利用猎奇心理引发打卡热潮。视觉符号植入
定制春笋主题餐具:竹节杯、笋形酱油碟,甚至餐垫印上“春笋的100种吃法”趣味插画。顾客拍照时自动成为品牌传播素材。数据化反馈优化
通过会员系统追踪套餐点击率,发现“炭烤春笋”点击量是“油焖春笋”的2倍,立刻将前者升级为招牌菜,并推出“买套餐送炭烤春笋券”活动,复购率提升18%。
五、避坑指南:这些细节决定成败
预处理标准化:春笋需流水浸泡30分钟去涩,但切忌焯水超1分钟,否则流失鲜味。某连锁品牌曾因中央厨房过度焯水导致差评率飙升。
过敏原提示:菜单明显位置标注“春笋含草酸,结石患者建议少食”,既体现专业度,又规避纠纷。
时令限定话术:强调“本期套餐仅售30天”“每日限量50份”,制造稀缺感。
六、结语:抢占春日餐饮流量,从一颗春笋开始
春笋的天然时令属性,让它成为餐饮人撬动春季市场的黄金支点。通过精准的套餐设计、场景化体验和社交裂变玩法,即使人均50元也能实现高毛利与高口碑的双赢。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说:“不是顾客不爱吃春笋,而是你没给足他们分享的理由。”
上禅总监微信
扫一扫添加

上禅品牌策划公众号
扫一扫关注
